【課程比較:怪獸C 級教練證照課程 VS. 怪獸教練俱樂部】
近來收到許多詢問關於C級課程與教練俱樂部的差異的問題,相信許多人有興趣知道,在此一併回答。
C級和教練俱樂部同屬於「非初學者」的課程,並不適合從來沒有接觸過自由重量訓練的人,所謂的自由重量訓練,指的是槓鈴、啞鈴、壺鈴或特殊槓等訓練,不同於徒手訓練或一般健身房的器械式訓練。雖然過去的確有過運動神經非常好的運動員,在沒有自由重量訓練背景下參加過課程,學習狀況也相當不錯,不過為數甚少,所以通常我們會說,這兩門課程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訓練的人來說,難度是偏高的。
C級教練課程是怪獸訓練最基礎的體能教練課程,內容主要為槓鈴訓練動作、能量系統訓練、基本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槓鈴訓練動作部分,包括蹲系列動作(背蹲舉、前蹲舉、前抱式深蹲、分腿蹲、側蹲、後腳抬高蹲、箱上蹲等)、硬舉系列(RDL、單腳RDL、傳統硬舉、相撲硬舉、早安運動系列等)、上肢推系列(臥推、肩推等)、上肢拉系列(划船、引體向上等)、負重行走、爆發力訓練動作(非舉重比賽用的舉重衍生動作、單手舉重衍生動作、增強式訓練動作)、核心補強訓練;能量系統訓練包含能量系統理論及實務操作;基本課程安排包含週期訓練及變動強度應用;教學方法則包含動作控制基礎理論及教學應用方法。課程最後安排學科及術科的測驗,學科測驗為三小時的筆試,術科測驗則為槓鈴等動作技術檢定。
C級的目標在於培訓並「檢定」的一位體能教練的基礎能力,預期成果是產出有自學及教學能力的新手教練。根據過往的經驗,初次參訓即取得證照的比例通常約為六到七成,結訓時若覺得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可以申請保留考試資格,延後至更後期的班隊考試,不過延後的時間不建議過長,因為教材可能會隨著肌力體能領域的演進和發展而改變。
C級教練可以協助許多想要獲得專業技術的學員有一個基本的努力方向,但是,從一個長期的專業發展來看,短期的課程通常「測驗」的意義大於「訓練」,換言之,許多體能教練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必須長時間慢慢培養,C級課程固然可以幫助許多人步上軌道,但是更有大量的基礎訓練是無法在短期課程裡達成,因此而有了教練俱樂部。教練俱樂部是一個長期培訓的課程,採申請入學制,申請時需要填寫簡單的報名資料,我們會根據您填寫的資料判斷課程是否符合您目前的需求,『並非每個人申請都會過』。
教練俱樂部教學的內容範圍遠大於C級課程,大致包括基本槓鈴動作、特殊槓(SSB、長壽槓、曲槓、短槓、菱形槓等等)動作、跳箱、藥球、雪橇等等,這些動作會選擇性的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教練俱樂部沒有固定的課程進度,目的就是要讓學員不斷精熟訓練技術,以及與技術相關的許多理論知識。
教練俱樂部這門課的邏輯與C級證照課程非常不同,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為了一次很硬的考試,而是真正開始經營自己的訓練生涯,許多教練過去不曾接觸過有系統的訓練,也不曾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因此在擔任教練的過程中只能依賴自行閱讀或是各種短期課程,教練俱樂部會進行實際的訓練,包括從姿勢的教學,到逐步練出最大肌力、爆發力並提升能量系統,這個課程沒有既定的時程,雖然每期為三個月,但是從長期訓練的角度來看,三個月只能算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單位,因此過去有些學員連續參加兩到三期俱樂部,藉此打下深厚的訓練基礎。
教練俱樂部等級的內容一但精熟,即可報名教練研究班,『研究班是一個不對外招生的課程,只接受曾經參加過俱樂部的學員』。這是一個真正踏入「進階」肌力及體能教練學科與術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員通常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各項目的最大肌力已經遠遠高於自己的初學階段,同時對於各種動作和技術細節都已瞭然於胸,此時可以接觸更複雜的知識和訓練。在這個階段,術科的訓練仍然持續,學員會體會到長期進步和突破,當然也會經歷許多卡關和挫折,不過正這好是學習幫自己突破瓶頸的機會。每次上課會有30~40分鐘左右的學科專題(每三週上課會接著一週純術科訓練,該週沒有學科),學科專題課程的題目由何老師設計,通常包括週期訓練或課程設計相關議題、動作教學技巧、特殊族群議題、運動專項訓練、心理社會議題,偶爾會有工作室經營或個人品牌的相關討論,總而言之,從教練俱樂部到研究班,可以視為教練生涯發展的「活水」,在資訊混淆的時代引導教練的專業成長方向。
最後一個要提到的是,我們也一在被問到,「一定要是教練才能參加這些課程嗎?」我們的回答是:「不一定要是教練。」過去有許多健身玩家、競技運動員、運動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等等,都曾經參加過這兩個課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進修的原因,只要我們的課程對你有幫助,都歡迎參加。